- 下
- I
xiàㄒ〡ㄚˋ〔《廣韻》胡雅切, 上馬, 匣。 〕1.位置在低處。《詩‧小雅‧北山》: “溥天之下, 莫非王土。”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 “民歸之, 由水之就下, 沛然誰能禦之?” 唐 韓愈 《秋懷詩》之四: “上無枝上蜩。 下無盤中蠅。”明 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記‧楚游日記》: “循小溪至崖之西脅亂石間, 水窮於下, 竅啟於上, 即 麻葉洞 也。”丁玲 《松子》: “﹝他﹞輕聲的在草叢中的小路上一直朝下奔。”2.地。《書‧堯典》: “允恭克讓, 光被四表, 格於上下。”孔 傳: “既有四德, 又信恭能讓, 故其名聞, 充溢四外, 至於天地。”《論語‧述而》: “禱爾於上下神祇。”3.特指湖澤。《書‧舜典》: “帝曰: 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。”孔 傳: “上謂山, 下謂澤。”《國語‧周語下》: “ 共工 之從孫四嶽佐之, 高高下下, 疏川導滯。”韋昭 注: “下下, 陂障九澤也。”4.指下巴。《左傳‧文公元年》: “ 穀 也豐下, 必有後於 魯國 。”楊伯峻 注: “豐下, 頤頷豐滿也。”明 徐渭《贈陳君》詩: “哲顏口若海, 豐下而長身。”清 《今世說‧德行》: “方頤豐下, 目光如電。”5.臣下;百姓。《易‧泰》: “天地交而萬物通也,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”孔穎達 疏: “下謂臣也。”《孟子‧梁惠王下》: “凶年饑歲, 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, 壯者散而之四方者, 幾千人矣;而君之倉廩實, 府庫充, 有司莫以告, 是上慢而殘下也。”《文選‧張衡〈東京賦〉》: “上下通情, 式宴且盤。”薛綜 注: “下謂臣”。宋 王安石 《上仁宗皇帝書》: “又以久於其職, 則上狃習而知其事, 下服馴而安其教。”6.身分、地位低。《禮記‧坊記》: “尸飲三, 眾賓飲一, 示民有上下也。”鄭玄 注: “上下, 猶尊卑也。”《漢書‧高帝紀下》: “地分已定, 而位號比儗, 亡上下之分。”顏師古 注: “無尊卑之差別也。”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‧定謚》: “立君臣, 定上下, 不可以廢忠。”7.幼小。《呂氏春秋‧論威》: “義也者, 萬事之紀也, 君臣上下親疏之所由起也。”高誘 注: “下, 幼。”8.次序或時間在後。《詩‧大雅‧下武》: “下武維 周 , 世有哲王。”毛 傳: “武, 繼也。”鄭玄 箋: “下, 猶後也……後人能繼先祖者維有 周 家最大。”《呂氏春秋‧君守》: “夏熱之下, 化而為寒。”唐 韓愈 《送孟東野序》: “其存而在下者, 孟郊 東野 始以其詩鳴。”明 臧懋循 《元曲選後集序》: “所論詩變而詞, 詞變而曲, 其源本出于一, 而變益下, 工益難, 何也?” 周立波 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一: “看見 老孫頭 又不敢往下說, 蕭隊長 也不再問了。”9.矮;低。《尉繚子‧天官》: “然不能取者, 城高池深, 兵器備具, 財穀多積, 豪士一謀者也。 若城下、池淺、守弱, 則取之矣。”唐 韓愈 《黃陵廟碑》: “地之勢, 東南下, 如言 舜 南巡而死, 宜言下方, 不得言陟方也。”10.指等級低。《論語‧季氏》: “困而不學, 民斯為下矣。”《呂氏春秋‧貴生》: “全身為上, 虧生次之, 死次之, 迫生為下。”唐 韓愈 《送石處士序》: “與之語道理, 辨古今事當否, 論人高下, 事後當成敗, 若河決下流而東注。”11.對尊長表示謙遜之詞。《左傳‧襄公二十三年》: “若免於罪, 猶有先人之敝廬在, 下妾不得與郊弔。”《南齊書‧豫章王嶷傳》: “ 東府 又有齋, 亦為華屋。 而臣頓有二處住止, 下情竊所未安。”12.用在名詞後, 表示一定的處所、範圍、時間等。《史記‧樂毅列傳》: “ 齊田單 後與 騎劫 戰, 果設詐誑 燕軍 , 遂破 騎劫 於 即墨 下。”唐 韓愈 《送楊支使序》: “以 群 、 博 論之, 凡在 宣州 之幕下者, 雖不盡與之遊, 皆可信而得其為人矣。”13.用在數詞或方位詞後, 表示方面或邊側。《三國志平話》卷下: “ 張飛 又言: 軍師分軍三下收其川, 就勢報 皇叔 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五八回: “轎窗兩邊, 各有十個虞候簇擁着, 人人手執鞭槍鐵鏈, 守護兩下。”《西游記》第八十回: “﹝ 悟空 ﹞正自家這等誇念中間, 忽然見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氣, 骨都都的冒將上來。”《東周列國志》卷三: “兩下混戰, 直至天明。”14.量詞。 表示動作的次數。《海內十洲記‧炎州》: “ 炎州 , 在 南海 中, 上有風生獸……以鐵鎚鎚其頭數十下乃死。”《意林》卷五引 晉 傅玄 《傅子》: “ 郭林宗 謂 仇季智 曰: ‘子嘗有過否?’ 季智 曰: ‘暮飯牛, 牛不食, 搏牛一下。 ’” 元 關漢卿 《單刀會》第三摺: “一個短劍一身亡, 一個靜鞭三下響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五回: “說着, 拿起鐘錘子來, 當當當的便把那鐘敲了三下。”楊朔 《潼關之夜》: “桌上的煤油燈的火焰跳躍了三下。”15.量詞。 表時間的單位, 猶言點。《紅樓夢》第五八回: “方才胡吵了一陣, 也沒留心聽聽, 幾下鐘了?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十回: “三下一刻了。 是你請客我便去, 你代邀的我便少陪了。”《老殘游記》第十六回: “四下鐘, 再等一刻, 天亮了, 我叫縣裏專個人去。”IIxiàㄒ〡ㄚˋ〔《廣韻》胡駕切, 去禡, 匣。 〕〔《廣韻》胡雅切, 上馬, 匣。 〕1.降下;降落。《禮記‧射義》: “君子無所爭, 必也射乎?揖讓而升, 下而飲, 其爭也君子。”鄭玄 注: “下, 降也。”孔穎達 疏: “言將飲射爵之時, 揖讓而升堂, 又揖讓而降下, 而飲此罰爵。”漢 司馬相如 《長門賦》: “下蘭臺而周覽兮, 步從容於深宮。”前蜀 貫休 《偶作》詩之一: “下樹畏蠶饑, 兒啼亦不顧。”元 薩都剌 《寄舍弟天與》詩: “落木風霜下, 高秋鼓角聲。”柳青 《銅墻鐵壁》第十章: “天下起了濛濛細雨。”2.仆倒。《禮記‧王制》: “天子殺, 則下大綏;諸侯殺, 則下小綏;大夫殺, 則止佐車。”鄭玄 注: “下, 謂弊之。”孔穎達 疏: “云下謂弊之者, 謂弊仆於地也。”3.彎屈。臧克家 《六機匠》詩: “餓死了不下腰, 凍死了也要迎着風!”4.離開。《戰國策‧秦策一》: “歸至家, 妻不下紝, 嫂不為炊, 父母不與言。”如: 輕傷不下火線。5.撤去;卸下。《禮記‧文王世子》: “食下, 問所膳。”孔穎達 疏: “食下, 謂食畢徹饌而下。”周立波 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十九: “鬍子都下了槍, 都用靰鞡草繩子給綁起來。”6.除去;捨去。《周禮‧秋官‧司民》: “司民掌登萬民之數, 自生齒以上, 皆書於版……歲登下其死生。”鄭玄 注: “下猶去也, 每歲更著生去死。”《新唐書‧陳子昂傳》: “今使且未出, 道路之人皆已指笑, 欲望進賢下不肖, 豈可得邪?”7.少於, 低於。《尉繚子‧守權》: “攻者不下十餘萬之眾。”《後漢書‧仲長統傳》: “肉刑之廢, 輕重無品, 下死則得髡鉗, 下髡鉗則得鞭笞。”李賢 注: “下猶減也。”宋 曾鞏 《降龍》詩: “禮下天子一等爾, 衣服居處何其殊。”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 “右臨 快雪堂 《十三行》兩跋, 可見前之肥者, 謂下真跡一等, 是 宋 搨也。”楊朔 《亂人坑》: “八年來, 單單這個亂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。”8.攻克;征服。《逸周書‧允文》: “人知不棄, 愛守正戶, 上下和協, 靡敵不下。”《史記‧項羽本紀》: “ 廣陵 人 召平 於是為 陳王 徇 廣陵 , 未能下。”張守節 正義: “以兵威服之曰下。”郭沫若 《北伐途次》二: “這最後的抵抗如被沖破, 武昌 城便指日可下。”9.屈服;投降。《商君書‧慎法》: “千乘能以守者自存也, 萬乘能以戰者自完也, 雖 桀 為主, 不肯詘半辭以下其敵。”《史記‧項羽本紀》: “為高俎, 置 太公 其上, 告 漢王 曰: ‘今不急下, 吾烹 太公 。 ’”《後漢書‧鮑永傳》: “ 永 到, 擊討, 大破之, 降者數千人。 唯別帥 彭豐 、 虞休 、 皮常 等各千餘人, 稱‘將軍’, 不肯下。”《周書‧文帝紀下》: “ 東魏 將 高叔禮 守柵不下, 謹 急攻之, 乃降。”10.居人之下;謙讓。《易‧屯》: “以貴下賤。”《史記‧汲鄭列傳》: “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將軍, 大將軍尊重益貴, 君不可以不拜。”《周書‧周惠達傳》: “ 惠達 雖居顯職, 性謙退, 善下人。”元 無名氏 《氣英布》第三摺: “雖然做不得吐哺握髮下名流, 也是喒的風雲湊。”11.鄙視;輕視。《漢書‧地理志下》: “ 周 人之失, 巧偽趨利, 貴財賤義, 高富下貧, 喜為商賈, 不好仕宦。”《後漢書‧荀彧傳》: “古人尚帷幄之規, 下攻拔之力。”宋 王安石 《東方朔》詩: “不肯下兒童, 敢言詆 平津 。”12.放入;投入。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‧淇水》: “ 漢 建安 九年, 魏武帝 於 水口 下大枋木以成堰, 遏 淇水 東入 白溝 , 以通漕運, 故時人號其處為 枋頭 。”唐 韓愈 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 “落陷阱, 不一引手救, 反擠之, 又下石焉者, 皆是也。”元 無名氏 《神奴兒》第三摺: “ 張千 , 將長枷來, 上了長枷, 下在死囚牢裏去。”楊朔 《海市》: “我家裏凈吃苦橡子麵, 等着糧食下鍋。”13.發;出。《戰國策‧秦策一》: “﹝ 張儀 ﹞對曰: ‘親 魏 善 楚 , 下兵 三川 , 塞 轘轅 、 緱氏 之口, 當 屯留 之道。 ’” 姚宏 注: “下兵, 出兵也。”《史記‧魯仲連鄒陽列傳》: “今 秦 人下兵, 魏 不敢東面。”《新唐書‧劉仁軌傳》: “雖孽豎跳梁, 士力未完, 宜厲兵粟馬, 乘無備, 擊不意, 百下百全。”14.頒布;發布。《戰國策‧齊策一》: “令初下, 群臣進諫, 門庭若市。”宋 葉適 《丁君墓志銘》: “凋年, 先下穀直, 刻銘秤旁曰: ‘買物之權, 惟利銖兩者亂之耳。 ’” 趙樹理 《小二黑結婚》: “ 興旺 就下命令, 把他捆起來送交政權機關處理。”15.交付;發給。《漢書‧武帝紀》: “將軍已下廷尉, 使理正之, 而又加法於士卒, 二者並行, 非仁聖之心。”顏師古 注: “下謂以身付廷尉也。”宋 王得臣 《麈史‧國政》: “議者以為祖宗時, 凡建一事, 施一令, 必下侍臣博議。”《明史‧焦廷弼傳》: “已, 論功受賞, 給事中 宋一韓 論之。 下 廷弼 覆勘, 具得棄地驅民狀。”16.施行;使用。《後漢書‧方術傳下‧華佗》: “病者不堪其苦, 必欲除之, 佗 遂下療, 應時愈。”元 關漢卿 《蝴蝶夢》第一摺: “下腦箍, 使拶子, 這其間痛怎支?” 茅盾 《曇》四: “ 張女士 銳呼一聲, 下死勁掙脫了身子, 飛跑出那條冷衖。”17.完成;結束。宋 梅堯臣 《和孫端叟寺丞農具‧牧笛》: “牧人樂下牧, 背騎吹短笛。”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一: “他下了工之後便改行做生意。”18.去;到。 常指從北到南、從上游到下游、從城市到鄉下、從上層到基層。漢 鄒陽 《上書吳王》: “ 漢 亦折 西 河而下, 北守 漳水 , 以輔大國。”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‧勉學》: “上 荊州 必稱 陝西 , 下 揚都 言去 海郡 。”唐 杜甫 《逢唐興劉主簿弟》詩: “輕舟下 吳會 , 主簿意何如?” 清 陳康祺 《燕下鄉脞錄》卷十一: “其後 珅 以戶部尚書為軍機大臣, 扈蹕下 江 南。”柳冬 《小夥伴》: “我們三人下部隊檢查戰備情況。”如: 下地、下鄉、下工廠。19.指播種。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‧涉務》: “不知幾月當下, 幾月當收, 安識世間餘務乎?”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‧種紅藍花梔子》: “種法: 欲雨後速下;或漫散種, 或耦下, 一如種麻法。”20.收穫;收取。《後漢書‧安帝紀》: “﹝ 延平 元年﹞冬十月, 四州大水, 雨雹。 詔以宿麥不下, 賑賜貧人。”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‧荔枝》引《廣志》: “夏至日將已時, 翕然俱赤, 則可食也。 一樹下子百斛。”丁玲 《太陽照在桑幹河上》一: “往年在果樹園裏下果子, 把果子堆成小山。”21.歇宿;收留。元 無名氏 《硃砂擔》第二摺: “這兩頭的兩個店, 都是小本錢客商的下在裏面。”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五一回: “他店內房屋寬廣, 下的客商多。”《警世通言‧玉堂春落難逢夫》: “想你這個模樣子, 誰家下你?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 “裏面都下着多處的秀才。”22.引申為落戶。《人民日報》1948.3.21: “在那下, 在那分地。”23.遞送。元 馬致遠 《薦福碑》第一摺: “你下到這封書呵, 休說你那盤纏鞍馬, 就是前程事, 都在此封書上。”《二刻拍掠驚奇》卷二十: “﹝ 賈成之 ﹞遂與商妾取了那紙府牒, 在 德慶府 裏下了狀子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二五回: “ 黛玉 笑道: ‘今日齊來, 誰下帖子請的?’” 周立波 《暴風驟雨》第二部十七: “富農老 李 家怕鬥, 着忙跟窮人結親, 願把姑娘許配 老王 家, 彩禮也下了。”24.退場。元 馬致遠 《漢宮秋》第一摺: “﹝旦云: ﹞駕回了也, 左右且掩上宮門, 我睡些去。 ﹝下。 ﹞”如: 北京隊的五號下, 九號上。25.將麵食一類的食品放入鍋內煮。元 孫仲章 《勘頭巾》第三摺: “ 張千 , 休打休打, 下合酪與孩兒吃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一回: “等我裏頭趕着給你老, 炸點兒鍋渣麵筋, 下點兒素麵你吃。”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二二: “我去下點挂麵好不好?”26.從事棋類活動時, 舉手着子。《西游記》第十回: “君臣兩個對奕此棋, 正下到午時三刻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四回: “飯後又合 程師爺 下了盤棋。”巴金 《探索集‧春蠶》: “我常常去事務所同他下象棋。”27.以菜肴佐食。 參見“ <<下酒>> ”、“ <<下飯>> ”。28.導瀉。 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。唐 韓愈 《李君墓志銘》: “前所服藥誤, 方且下之, 下則平矣。”宋 司馬光 《和邵不疑送虜使還道中聞江鄰幾梅聖俞長逝作詩哭之》: “愚醫暴下之, 結轖候愈添。”29.指腹瀉。宋 蘇軾 《與米元章》之七: “某昨日啖冷過度, 夜暴下, 旦復疲甚。”30.作出。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‧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》: “征服 中國 民族的心, 這裏 胡適 博士給 中國 之所謂王道所下的定義, 然而我想, 他自己恐怕也未必相信自己的話的罷。”巴金 《寒夜》三: “想到這裏他下了決心: ‘我現在就去。 ’”31.養;生。柳青 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十章: “女人要生娃子, 母馬要下騾駒, 又添人口又添財。”老舍 《駱駝祥子》八: “擱在兜兒裏, 一個子永遠是一個子!放出去呢, 錢就會下錢!”32.用在動詞後。 表示動作由高處到低處。《水滸傳》第六八回: “ 史文恭 奮勇趕來, 神槍到處, 秦明 後腿股上早着, 倒顛下馬來。”周而復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三六: “她心裏更痛楚, 偷偷地掉下了眼淚。”33.用在動詞後。 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。元 關漢卿 《單刀會》第三摺: “安排下打鳳牢龍, 準備着天羅地網。”《西游記》第十二回: “ 太宗 即傳旨, 教巧手丹青, 描下菩薩真像。”清 李漁 《凰求鳳‧夥謀》: “他到變下臉來, 說了許多歹話。”柳青 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二二章: “分下些田地, 倒把咱們相好的貧雇農也變成仇人了!”IIIjiàㄐ〡ㄚˋ〔《集韻》居迓切, 去禡, 見。 〕通“ <<假>> ”。見“ <<下借>> ”。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